为深入学习贯彻市委、县委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高县翰笙小学校开展了“深入学习贯彻市委、县委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争做新时代人民满意的教师”专题学习活动,并将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会议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校的头等大事和政治任务抓紧抓好,在学习宣传贯彻中,积极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实心干事、科学作为”的实际行动。
活动中,高县翰笙小学校本部、村完小、民办园各校园长和党员教师纷纷认为讲话精神内涵丰富、生动详实、贴近实际,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实践的深度,更有关爱的温度,让人如沐春风、如饮甘泉,深受启发、教育和鼓舞。“高县翰笙小学”微信公众号开设专栏,持续推送学校学习讨论和贯彻落实情况。
高县翰笙小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王强
宜宾市委书记方存好在市委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是对宜宾教育进行了规划部署,为宜宾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标注了重点,提供了遵循,让大家对未来学校教育工作如何做更加清晰,信心更加坚定。结合市委、县委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学校发展建设实际,将从以下方面推进工作:
一是传承翰笙精神,全力打造翰墨文化品牌。
以“让生命在诗意中灵动成长”为核心理念,通过翰墨文化熏陶、艺术特色发展、项目目标管理等达成“红色、灵动、幸福”三个翰小。这是翰小精神文化中的魂、发展的制高点,它通过了认真的提炼、辩证和师生的认可,不会轻易去改动,同时师生也将大力学习和广泛宣传,让它变得更加有生命力。
二是优化管理体系,全面推进个性目标考核。
目标是学校发展的方向与灵魂,目标不清晰、不具体,势必影响高品质学校建设工作的开展与实施。本学年,翰小以“工作目标化、目标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的管理理念,以“项目建设、劳动教育、示范创建”为保证、补短、创新目标开展重点工作,并将个性化目标细化到校点及学校各中心,甚至到各年级和教师个人,层层推进、层层落实。
三是强化队伍建设,全力保障学校高速发展。
常规整治工作,从师生卫生管理、就餐习惯、集会纪律和两操常规四个方面下重拳,狠抓师生养成教育,为学校发展保驾护航。校园文化建设,主要营造翰墨三味“书香味、墨香味、文学味”,重点建设“翰墨校刊、翰墨书法、翰墨电台”等,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教师专业成长工作,通过制定教师三年成长规划,实行“入门、提升、进阶、精英”四级教师培训体系,打造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根本保障。
高县翰笙小学校常务副校长张吉洪
认真学习了市委、县委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结合翰小的文化底蕴和发展现状,我有些许思考:当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一个热词,但在学校具体落实过程中常常落虚。要灵动地找到切入点和抓手,在“协调”和“融合”上下功夫。
一是墨香蕴德、同向而行。翰小“五育融合”的内在初心,即学生秉承“承翰积墨 树德砺学”的校训,成为灵气学子。品德的内化、智慧的习得、体魄的锻炼、审美的化成、劳动的铸就虽方法不同,但方向相同、目标一致,学校统一通过“红色翰小”价值引领,“灵动翰小”课程学习,“幸福翰小”六年追求,全面发展时代新人的培养。
二是墨韵课程、灵动育美。“五育”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以当前学校教育最为欠缺的劳动教育为案例,翰小通过劳动基地建设,营造劳动环境;通过翰墨课程中研学旅行课程设置,坚持组织学生到校内劳动基地、罗场镇陈村蚕桑良种场、罗场镇林湖早白尖茶叶基地开展劳动教育,“一育”中发现“五育”。“通过劳动对家乡热爱;通过劳动对养蚕、种茶技能的掌握;通过劳动对身体的锻炼;通过劳动欣赏到茶乡桑园之美”的教育新思路。融合“五育”、落实“五育”,在“五育”中认识“一育”、把握“一育”、实现“一育”。
三是墨中显彩、扁平管理。“五育融合”不是简单地做加法,其意义和作用是重塑培养体系,翰小通过管理扁平化,课程体系化,活动项目化在学时上综合安排、在内容上有机渗透。建构适应“五育融合”的机制和制度体系、课程体系、教学体系、班级建设体系以及整体性的校园文化体系,生成在融合之中的新型学校管理方式。
高县翰笙小学校副校长温仕容
聆听了方存好书记在宜宾市委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结合高县翰笙小学校工作实际,思考如下:
一是传承红色基因,争做优秀翰笙人。学校将以翰笙文化为主题元素,塑翰笙雕像,建文化长廊。通过“翰笙故事”我来讲,“翰笙话剧”我来演,“翰笙精神”我来传等活动加强红色教育,打造更加契合学生发展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品牌校园,狠抓养成教育,让师生牢记翰笙精神,树立红色教育标杆,争做优秀翰笙人。
二是“五育”并举,逐梦向未来。认真制定德育工作实施方案,深化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大力开展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阳光体育活动等狠抓德育,促使学校“五育”并举,让每一名学生找到自信,收获成功。红色、灵动、幸福的翰小师生将凝心聚力启新航,携手逐梦向未来。
三要守责勇担,把握时代脉搏。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全面拓宽知识视野、持续丰富知识结构,把“教”的职能转变为“导”的职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师所创设的教学环境中。只有苦练内功,才能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不辜负家乡人民的期待和时代的重托。(龚敏 罗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