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冯开银,男,汉族,广元市昭化区元坝镇紫云村人。199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0年任紫云村支部书记至今。2011年当选为广元市元坝区第六届人大代表,2017年当选为四川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2021年当选为广元市第八届人大代表。
21年村支部书记,他是村民致富的“火车头”
时间拉回到上世纪70年代。
随着紫云水库的竣工落成,紫云村民不得不离开肥田沃土,搬迁到土壤贫瘠的半山腰,荒山坡地“石谷子”,种啥都不景气,村民生活苦不堪言,只能向政府伸手要“救济粮”,这一穷就是几十年。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2000年,时年30岁,年富力强的冯开银被村民一致推选为该村的党支部书记。全村人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重担压在了他年轻的肩膀上。
穷则思变,他决定把发展猕猴桃产业作为破题之举。
为增强老百姓的种植信心,冯开银开始动员有猕猴桃产业发展基础的村民李明秀扩大规模大胆尝试,经过几年不懈坚持,李明秀成为紫云村第一批吃到“螃蟹”的人。2005年,她家猕猴桃产果1.2万斤,当年便获得纯利2.9万余元,之后每年都有10多万元的纯收入,也成为广元最有名气的猕猴桃种植“土专家”、脱贫致富带头人之一。
技术有了,信心足了,干劲旺了,紫云村种植猕猴桃的人越来越多,猕猴桃产业逐步成为该村的支柱产业。效益最好的2010年前后,全村依靠猕猴桃产业可实现人均纯收入4、5万。
小康路上不能落下一户一人。为了让村里无能力发展产业的困难群众共享产业发展成果,2017年,在冯开银的组织倡议下,紫云村集体经济组织应运而生,把该村猕猴桃种植、管护、销售、存储等环节纳入统一管理,并依托湖库风光、果园采摘等优势,发展农家乐系列产业。2018年,冯开银又率先带头在紫云村启动了昭化区首个全民微商示范村,帮助种植户网上销售猕猴桃。
如今,紫云猕猴桃产品直供全国20多个大中型城市,先后获得中国猕猴桃行业中首个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先后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全国绿色食品A级认证……种植基地获得出口认证,被授予国家级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紫云村一跃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明星村”。
三届省市区人大代表,他是组织信任的“连心桥”
掐指一算,冯开银作为省市区人大代表已有三届10年了。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冯开银用行动诠释得真真切切。
初当代表的那几年,他围绕紫云猕猴桃产业如何做大做强下足了功夫,在他的努力坚持下,该村出产的“紫云猕猴桃”成了昭化区、广元市一张靓丽的名片,声名远播,他也如愿以偿。
2017年,冯开银荣当第十三届省人大代表,他把视野逐渐拓宽,开始聚焦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围绕全区群众“急难愁盼”收集意见建议,撰写高质量建议提交,助力全区经济社会高发展。
今年2月1日,作为我区唯一一名第十三届省人大代表,冯开银在会上提出了“建立农村金融风险防控机制”这一建议,并接受了《四川在线》等省级媒体采访。他说,近年来,金融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断凸显,广元市和昭化区多措并举,着力解决农村经济发展融资问题,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同时,随着大量金融资本涌入农村市场,也对农村金融风险防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他建议完善地方农村金融管理体制,加强对新型农村合作的金融监管。
“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要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持续改善欠发达地区发展条件……”“两会”一结束,冯开银就马不停蹄地返回紫云村,第一时间为村组干部和乡亲们传达了省“两会”精神,分享参会感受,“热乎乎”的会议精神让基层群众无不欢欣鼓舞。
今年9月,冯开银再次荣当第八届市人大代表,从耕地和粮食安全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从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到乡村振兴开始了新一轮的走访调研。他说,身为一名人大代表,就是要不负人民重托,始终关注民生、广集民意,把助力群众产业发展作为履职的第一要务,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作出一名人大代表应有的作为。(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