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 高一本
人生的追求不一样,他的价值观体现就不一样,只要坚定信念,奠定初心,他就会沿着这条人生轨迹欲之奋斗,追逐不已,死而无憾。四川省职工劳动模范董品元就是一个这样的人。
一、笃定信念,以恩报恩
一九四四年二月,董品元出生在原彭县磁峰乡滴水村四队,现已近耄耋,身体健康,事事力为,被人称为“一辈不晓得为啥子”的老实人。董品元现家住四川省彭州市桂花镇蟠龙村十三组(原花塔村十组),家有人口五人,即妻子、儿子、媳妇、孙子。董品元曾在一九八四年三月至四月被成都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分别授予成都市劳动模范和四川省职工劳动模范称号。近四十年来,董品元不忘初心,不忘自己是中共党员,不忘自己是省市劳动模范,事事以党员标准和省市劳动模范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省市劳模作用。要获得省市劳模的光荣称号谈何容易,这是和董品元的初心奠定和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忘我精神分不开的。
一九五零年农历五月初四,董品元母亲刚生下二弟董品洪的那天睌上就被土匪抢了,甚至连给母亲炖的肉和房梁上留给母亲补身体的一点肉也被抢个精光。土匪见啥抢啥,从吃的、穿的、到喂养的家禽家畜,一样不留,本身就靠租地过日子的董家再遭这一洗劫,家庭确实无法生存下去,年龄已满六岁的董品元天天看着满脸愁容、唉声叹气的父母,心里难受极了,不知如何是好,但他把当晚的事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暗下决心,长大以后,一定要报此仇。还有一件事更让他耿耿于怀,就是爷爷临终前告诫他的话:“孙儿,谁能使我们家庭平安就一定要报恩,哪怕是不惜自己的生命。你要知道,解放前,我们家被棒老二连抢八次哟!”一席话,让他永远记在心里。后来,在邻居的帮衬下好不容易度到下半年。
一声惊雷平地起,从此穷人翻了身。一九五零年十月,解放军来到原磁峰乡,当时的滴水村也得到解放。在清匪反霸中,董品元亲自看到抢他们家的土匪头子、当时还是伪保长的董某拉来就被枪毙了,因他罪大恶极,另外十多个土匪全部跪在碎瓷片上作交代。那时董品元虽小,但心里高兴极了,因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军为他们家报了仇,从此他就奠定报效共产党感恩解放军的初心。批斗大会那天,要不是解放军拦着,他恨不得上去打土匪几耳光出出恶气,因是孩子,也就作罢了。打那以后,董品元心里就感到,没有解放军就不能为他家报仇雪恨,穷人就没有好日子过。后来,他笃定信念,长大一定以要以实际行动感谢党对穷人的恩情,以恩报恩,党叫干啥就干啥,哪怕牺牲生命。
二、穷则思变,走出家庭当学徒
董品元自幼爱学习,爱动脑筋,爱钻研,甚至学一行爱一行,直至把这行做好做完美。通过清匪反霸、减租退押、互助组、分田到户、公共食堂、三年自然灾害、三面红旗、文化大革命等时代背景影响,他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知识才是财富,才是改变命运及这个环境的重要杠杆。从知事起,他就想读书,但由于家庭条件限制,父母不予支持。一九五九年,公共食堂的小食堂合并为大食堂,滴水村人一部分人迁到十二大队,一部分人迁到十大队,一部分人迁到九大队,董品元一家迁到九大队,并迁处九大队十队。从此,董品元一家成了九大队的人了。困难的年代,董品元仍然不忘读书求知识,可无知识的父母认为知识不重要,农村娃儿只要身体力行能劳动就对了,学那些知识干啥用?后来,在他软磨硬缠的情况下,十二岁才入学。小学未毕业就迁到九大队。后来,他又到乡上在街上兴办的农业中学就读。三年自然灾害中,粮食十分紧缺,一个人的口粮每天才二两多,还包括谷糠面面和玉米壳壳沉淀后的淀粉,学生生活十分困难,于是老师就号召大家种瓢儿菜(厚皮菜),以补充粮食的不足。
为了改善学生的生活,各大队给学校送来一只羊。十三个大队十三只羊不好管理,既要有圈,又要有人放养,学校想来想去,认为老实巴交的董品元可以胜任,便把这项任务交给了他。农业中学的性质就是边学习边实践,边劳动边总结,边总结边再实践,放羊这个任务就是一项劳动学习课。为了养好这十多只羊,学校也从原上场口搬迁到东边街前的字库坪,既有农校的实验地,又好圈宿羊群。送来的羊子没用绳子拴住,四处乱跑,不好管理,特别是邻近生长的庄稼,散乱的羊群难免不去偷嘴啃吃。这该怎么办呢?聪明而肯动脑筋的董品元千思万想,终于想出一个办法。他上山掰下棕叶,搓成绳索,将每只羊子用绳索套住,把绳索攥在手里羊就不会东跑西跑了。但在羊早出睌归的路上,一不留神羊子便要去偷吃路边的庄稼,为此,董品元又积心苦虑地想出另一个办法,他上山砍回竹子,划成篾条,研究编成嘴笼子,羊吃饱后将其套在嘴上,稍大意点羊子也偷吃不到路边庄稼。
董品元养羊养得好,既提供了羊群放养的技术,又创造了羊群管理的方法,于是受到学校表彰。同时,学校还把他当成勤钻苦研、自我探索成才的典范,并将他的事迹编写成歌曲,在学校宣传演出,使全校师生都受到启发。那段时间,董品元心里虽有些高兴和激动,但他知道一丝阳光不能使自己浑身灿烂,而在荣誉和荣耀面前,更要谦虚谨慎,认真总结,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不断获得更多更丰富的知识。
一九六一年下半年,体制下放后,董品元已经十六岁了,竟管容许见缝挿针地开荒种粮、种瓜果蔬菜,暂时缓解了人们的辘辘饥肠,但开垦出来的荒地以后收归生产队所有,只每人划二厘地的自留地。那时的生产队,如果没有副业(企业),就立不起分配方案,一年的分红全靠工分积累与肥料投入,十月三十一日决算时,家中除基本口粮外,油盐酱醋茶根本没有经济支付。董品元所处的生产队就是一个没有副业的穷队,家庭除两个年事已老的父母亲外,尚还有两个年龄较小的弟弟。为了家庭生计,于是他想到小煤窑去当学徒工。尽管“当兵跑厂,爹娘莫养”的传统观念促使父母百般阻挠,他还是去了。小煤窑井筒一般都是很陡的斜坡,有的还是立井,井下水由人工挑,一不小心就会滑到井下,就是摔不死也会摔得七劳五伤。董品元吃苦耐劳,做事把细,从未出现过摔倒滑倒的事。井下水后来改为用笼杆抽,这才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抽水工每天挣七分工分,拿回生产队才评十分,而且无黄烟补助,这使董品元不遂心,因此申请去当拖匠(运输工)。拖匠是重体力活,井筒坡度陡,放拖下去容易,但装塃块或煤炭就重了,塃块一拖至少有200多斤,除纯煤稍轻点外,一拖混煤也不下于200斤。但为了多挣点工分,领点“黄烟补助”,在他的努力争取下,终于当上了拖匠。拖匠的活路苦是苦、累是累,但在琢子匠抽槽打炭前是可以休息一下的,顶多帮着还还塃。
前面说过,董品元是一个肯钻研、好学习的人,对每一刻休息时间都不放过,琢子匠在抽槽挖煤时,他在侧边就偷偷看人家是咋抽槽打炭的,遇有不懂的地方就打破砂锅问到底。琢子匠休息的时候,他就试着采挖,一遇到难题,他厚着脸皮请教,直至弄懂为止。不久,他就学会了挖琢子,琢子匠还在厂里当技师的舅舅面前夸奖说:“你那外侄子不错哈,偷经学艺都学会挖琢子了!”挖琢子,每天能挣十分工分,拿回生产队评十五分,且还有一斤粮和五角钱的补助。董品元知道自己已经学会挖琢子了,于是决定申请当琢琢匠。开弓没有回头箭,决心已下,在厂方同意下,他便当上了琢琢匠(采煤工)。琢琢匠工序多甚至活路繁重,掘进一定尺度时需要立厢柱、打顶子、穿劈柴,且要求厢柱顶子严缝稳当,劈柴要挡得住侧边垮方,厢柱要成上窄下宽梯形方有抗压承受力,以保证采煤工安全系数。掘进时用琢子先抽槽排塃,塃运完后才挖煤放煤。煤运完后又要立厢柱打顶子,以保证下一班工作面不垮塌。抽槽时遇绵泥软岩层人要松活点,如遇坚硬岩层还得用炮轰。打眼放炮是最危险的事,除岩层大片大片垮塌堆积外,四面飞沙走石,浓烟滚滚,若瓦斯轻的安全影响不大,若瓦斯重的还会引起瓦斯爆炸,整个井筒被引起燃烧,对整个井下工人的生命都有危险。这在其他小煤窑时有发生,给职工及家属带来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董品元挖琢子幸遇自己的舅舅,因他是技师,经他精心指点,加上自己的不懈努力,不久挖琢子就成了董品元的小儿科,甚至背着厂方管理人挖双班。他从挖小洞口到挖大塘子,无一不精,从未出现过小碰小伤之事。厂方发现董品元是个人才,安排其舅舅和其他几位师傅,将卷拱放炮之事传教给董品元,使董品元成了一个井下工作的全能匠人。
董品元当了师傅后视职工生命胜过自己的生命。一次,一位职工抽软边粑泥槽时,不慎被垮塌的塃块壅住,脚被打伤,无人敢去救援,尽管厂领导多次多方动员,大家害怕还在不停垮落的煤矸石,都不敢去。董品元知道了,毫不犹豫地拿上两根穿杆,居然进洞排塃救人。伤者满身是血,把董品元全身染红,当他背着伤者出来时,大家都以为他受了伤。伤者被送进医院后,董品元瘫倒在地上,有气无力地说:“没有啥,我就是累倒了"。那天后,董品元身软无力一个多星期,就是解大便都要搬桩桩。有人说:“你为的啥哟?”他说:“职工生命就不是命吗?没有职工就没有企业的存在,企业垮了没地方务工生产队就立不起分红方案,大家的生活就得不到改善。”
三、千里马遇伯乐,彭县铁厂当工人
一九七一年,彭县在磁峰境内西一村原贺家碗厂处建铁厂,需招大量工人,尤其需要矿山井洞铁矿开采的技术工人。此时的董品元已成远近闻名的煤矿开采技师,被时任磁峰乡武装部部长调到彭县铁厂任领导的张陆寿发现,于是急匆匆地找到他。
董品元知道这是报效祖国和感恩党的机会到了,于是决定前往。当他辞掉煤矿技师之职,欲前往彭县铁厂报到时,父母又出面拦住,说什么:“当兵跑厂,爹娘没养”不准他去。他吃了秤砣铁了心,劝慰父母说:“想当年我们家咋被抢的,又是谁救了我们,给我们报仇雪恨的?要不是党和国家,我们有今天吗?这个厂虽然说是彭县办的,但也是党领导下办的呀!再说,我去也是吃国家供应粮,也给二老减轻我这年轻力壮正吃得的负担呀!其实在他心里就是报效、感恩,把所学的技术投放到矿山开采与铁厂建设中。就为了这个初心的奠定,他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妻子和刚满五十天的儿子。哎,忠孝不能两全呀!
董品元来到铁厂,因他的井洞开采技术过硬,分配到矿山当铁矿开采技师,人称师傅,并叫他带徒弟三十名。铁矿开采不同于煤矿开采,它不打水抽水,立厢灌顶子,多用炮采。三十个徒弟全是生手,对什么都不懂。他先是理论上给他们讲,画图给他们说明,再带到洞口洞内实际察看,再用简单的实际操作去体验,然后慢慢学着试掘,使他们逐步掌握技巧,并能自行大胆开采。他把三十个徒弟分成十五个小组,逐一培训,个个教练,使他们掌握技术的同时再三強调如何保护好自己的安全。用他的话说,他最焦心的就是三十个人的安全,他什么都不苛求,只要到年终,他把三十名徒弟不落一个、不伤一个地带回去,就是他这个为师的最大幸事和愿望。
他教会他们如何打眼,如何放炮,如何防身等技术与技巧。尽管大家都已掌握开采技术,但在放料中却存在严重问题。井筒一般呈45度斜坡,矿石在上面开采。炮采矿石很多,因为十五个组间隔12米时,各打一炮眼,放炮时齐放,哗啦啦一时堆满整个矿井,浓烟下离矿道近的石头顺坡先滚下,后面的由于互相碰撞挤压,难免不大大小小拥挤一起,使矿石发生卡堵,无法放下,这给生产进度带来很大影响。如果要将全部矿石放下,没有很好的技术支撑,时常都有安全事故出现,一旦有纰漏出了差错怎样向领导交差呢?不说交差,如有一个人出了事故,不但给厂里带来严重损失,还给伤亡者的家庭带来极大的痛苦。董品元苦思冥想,用削成鸭嘴形的像扦担一样的木棒,采取顶撑拗的办法试行。他以身试险,通过巧妙运用,终于成功。董品元立即召开班组会议,把他的理论和实践教传给大家。董品元言传身教,事事带头领先,经过缜密思考后,带头示范给他们看,证明他的方法是正确的。在实际操作中,全班十五组安全地将所有矿石放下,并超额完成了任务。董品元的有效方法受到厂领导的表彰,并委托宣传科把他的事迹写成剧本,还组织文艺队到矿山搭台专题演出,使矿山工人倍受鼓舞。
矿山开采分三个班,哪个班生产拿不上去厂领导就派董品元去领导和指导,半年后他就调到二班。二班顺利完成任务后,三个月光景,他又调到生产进度差的第三班。采矿过程中,多次出现矿石卡堵,因洞是斜井,井筒两边是坚硬的页岩,遇到卡堵不落的现象时,有人提出异议,有的建议再用炮轰,但飞石满天,容易造成安全事故;有的建议从底口巷道进洞将两边槽口加宽80厘米或90厘米,让矿石自然下落,但谁敢去呢,一不小心就会被垮下的矿石砸伤,严重的还有生命危险。实践再次证明,董品元的方法是十分正确的,既保证了生产进度又保证了大家的生命安全。
董品元所带的班安全而顺利地完成了任务,但先前的其他班就没有他那么顺利了。有一个班遇到垮方时,就把工人郭家富困在里面了,他大声呼救时,没人敢去救他,就连他们班长也不敢去。董品元闻声后立即向呼救声跑过去,参加过越南战争的老兵黄仕昌也不甘落后,紧跟着跑进洞里。二人用脚蹬、手抠,不停一秒地搬石排石,好不容易才找到郭家富。他们小心翼翼地移开矿石后董品元立即叫井口外边的人赶快放下绳子,自己蹲下身子叫郭家富踩在肩上,然后叫黄仕昌用绳子套住他的两个夹窝。尽管郭家富声嘶力竭的喊痛,他还是叫外面的职工用力把他强拉上洞口。郭家富得救了,可董品元和黄仕昌,出洞好一阵子才缓过气来。
董品元教徒有方、执教认真、吃苦耐劳、赴死忘生、舍己救人,严肃认真地执行上级领导安排的各项任务,圆满而超额地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受到成都市人民政府一九八四年授予的“在一九八二、一九八三年度四化建设中成绩显著,特授予劳动模范称号”,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的“四川省职工劳动模范”称号。一九八四年七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四、光荣称号的背后
一九七零年,董品元在小煤窑务工期间,省吃俭用,积攒了300多元钱。穷家小户的山里人不好找对象,在邻居的撮合下,他揣着300多元钱,到乐至寻亲去了。他抱着看一看的心理,觉得不行就算了,谁知老天眷顾好人,他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在邻居的说合下,认识了未来的老丈母。老丈人早逝,留下岳母和五姊妹。见面没说到几句话,岳母就将三女儿熊芳珍介绍给他。着急的岳母不等他犹豫,便立即把酒席办了,并且没让他花多少钱。他回来了,妻子也跟着回来了。娇小玲珑的妻子十分能干,把家务打理得有条不紊,使他十分高兴,孩子才五十天时,他就放心地去了彭县铁厂。一有星期天或节假日,他都要回家去聚一聚。一家人十分和睦,他十分高兴。在其乐融融中,父母总是给他难堪,一而再再而三的要求他回家,“当兵跑厂,爹娘莫养”的传统观念始终在两个老人心里作怪,哪怕是生了第二个孩子父母也没有放弃这种观念。
父亲三次找到厂里,要求厂里放他回去当家,因他是老大,家里的一切事务都离不了他。董品元为了回家方便,用积攒下来的工资买了一辆二手自行车,父亲为了让他回去,跑到厂里推开寝室门,把自行车给他砸了。尽管如此,仍然没有动摇董品元报效厂里和国家的意志,始终坚守在自己的战斗岗位。后来,父亲再来时,他再三婉言推托,厂里领导也再三做工作,可父亲就是不听,甚至骂声不绝,只要他一回家,父亲就用棒棒打他。后来在厂方的劝慰下和妻子的坚决支持下,终使他默默地坚守在铁厂岗位。一招不行,父母亲又出新招,并对他的妻子说:“你既然支持他,你就去跟着他,别想在这家里住。”他们说到做到,两次将妻子撵出家门。一个弱小的女人,拖着两个娃儿,到哪里去住啊!况且还要穿衣吃饭,娘母仨还要生存,这该咋办呢?到厂里去找丈夫吧,这不影响他的声誉被人笑话么?回娘家吧,又没有车票钱。她左右为难,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流着泪不知如何是好。最后,她还是想向邻居借钱搭车回娘家。正当她向邻居代德华说明原因准备借钱搭车回娘家时,代德华劝她说这不是长法,最好还是先回家里住着,然后找村领导去做工作,想来应该不成问题。
在代德华的好心劝阻下,她去找到村支书夏高富。夏书记听了她说的情况后也觉得她老人公和老人婆做得太过火,哪有儿子不回家就把媳妇孙子撵了的道理,这纯属无理取闹。于是,他亲自上门拜望了二老。夏书记听了二老的情况介绍后,觉得这是顽固的旧思想在二老心里作怪,于是引经据典、例举了自古以来及周边地区家庭不和带来的不良后果,特别说明了家和万事兴的好处。他还强调说,儿子当工人是好事,既能为国家作贡献,还能挣工资维持家庭的一应开支,两全齐美,哪点不好呢?再说,你们把她三娘母撵了,无处安身不说,给两个孙子留下什么映像?他们毕竟是你们的血脉啊!人说养儿防老,养儿就是传宗接代,你们的儿子能拿钱回来供养你们,还给你们带了两个孙子,是外人都得不到的幸福家庭呀!这样儿孙满堂的家庭,你们看这周围哪家能给你们比!有福不知福,你们不懂得珍惜,反要把她们三娘母撵出去,就不怕邻居笑话么?就不怕大家在背后戳你们的脊梁骨么?一席话使老两口有点动心了,同意三娘母仍留住家里。以后的日子里,竟管二老骂声不绝、无端指责、无事找碴或冷言冷语,她都默默忍受,有泪也不轻弹,而悄悄地躲在暗处任其流淌。董品元得知这些情况后,值得庆幸的是妻儿终于安顿了下来,这使他想起没有知识独断专横的父亲,小时不知挨过他多少棍子,要不是母亲护着,他或许被打伤打残。父亲喜欢一杯酒,喝了酒就要无理取闹,因此,董品元到现在都不沾一点酒。
家庭安定更坚定了董品元感恩党和国家的信念,立志好好工作,报效祖国和人民,报效信任他的厂方。
天地间万事万物总是变幻无穷,不久董品元回归原始,重操旧业了。
五、回归与模范精神的延续
一九七九年,彭县铁厂迁移到彭县庆兴乡,在人员调整和改制中,矿山开采场被拆除,属磁峰籍的原彭县铁厂工人大部分转迁到彭县煤矿工作,董品元属转迁人员之一。单位同级,属于平调,尽管少数个别人有怨言,舍不得离开原单位,但大部分人还是接受了。
鉴于董品元的特长,他被分到采煤队的掘进组。掘进组的工作主要是定位打眼,放炮爆破。井内爆破,炮眼的定位和深度是一个技术性很強的工种,设计错了,爆破量小不说,煤层的延伸度和裸显度不明确,给生产进度带来影响。爆破工作,安全尤其重要,引线的长度一定要推算精确,工人的藏身避险处要有高度的安全系数;在浓烟滚滚和灰尘弥漫中,要戴好口罩,层垫加厚,但要不影响呼吸;炮响后,要记住所装炮的炮数,没有响完,说明还有哑炮,这就要等到哑炮响了才算完工。若在一定时间内未响,就需要前去排除,这项工作往往有很大危险,如正在排炮时突然爆炸,排炮员就会一命呜呼。
这些知识,董品元对徒弟们(工人)再三交代,言传身教。他把别人的生命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常常身先士卒,带头打风钻,打炮眼,装药,放引线。放炮时,他从不要徒弟们去,全是亲历亲为,自己去放。有一次,出现哑炮,等了多时仍不见炮响,他不要徒弟们去,自己冒着烟雾去查看。谁知刚到炮眼处,引线还在“嗞嗞”地冒着火花。他想,这下完了,就是马上跑出去也来不及了。他找岔洞口躲着,心想若是爆炸了顶多也是重伤而已。谁知天老爷眷顾好人,引线燃完好一会儿也没爆炸。他小心翼翼地掏出哑炮,走到洞口时,焦急等待的徒弟们一拥而上,竟抱着他说:“哎呀!师傅哩,这么长时间了,我们还以为你咋了哩!"他嘿嘿一笑说:“师傅命大,一切都不会发生的。” 他率领的班经常超额完成任务,且无一伤亡事故,因此多次受到矿领导表彰,并年年评为优秀党员和先进工作者,年年参加省市县劳模会,经常受到彭县煤矿矿部、矿党委、矿工会,彭县工委、经委,彭县县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表彰。一九八四年和一九八五年,还被选为彭县县委委员。
董品元的先进事迹广为流传,但也受到煤矿其他班组的嫉妒,一遇困难都推他去,可他从来不推诿,始终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忘初心地紧紧牢记自己的使命,不怕吃苦,不怕辛劳,不怕牺牲个人利益和生命,始终站在风口浪尖的前列,为体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故事。
一九九九年五月,按井下工人退休条例规定,五十五岁的董品元光荣退休了,按例,他已儿孙满堂,该享天伦之乐了。可退休了的董品元仍然没有休息,仍然发挥着一个劳动模范的作用和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董品元是一个闲不住的人。“5.12”过后的灾后重建修复水毁河堤时,因施工人员基础下得浅,结果被洪水冲毁。后来,他向村上建议:为保护两岸农田要做好深挖基,水泥浇铸基础。砌石坎时往后要有一定斜度,填夯要用石块混泥,不能纯用沙土充填等。他的建议得到村上认可,并予以实施。为了防洪抗洪,确保农田不能流失,他亲自带头,用自己的三轮车搬运石头,义务砌了长达200多米、高达2米的河坎。采访时他说,这项工程有点大,至今没有砌完。尽管很苦很累,但他不气馁,一定要把这项工程做完,这是为儿子儿孙造福的大事。
土地保护也是为儿子儿孙造福的大事。他不但为砌河坎保护农田作出贡献,还为保护山上的土地在洪水中不能流失,对山上的土地高坎也采取了同样的保护措施,率先砌起了近1.8米高200米长的保坎。
董品元的人生轨迹有辛酸,有劳累,有坎坷,有泪迹,有平凡,有荣耀,但更多的是忘我拼搏,忘我追逐,去闪现一个共产党员、省级劳模的金色光环!老天不负老实人与好心人,目前,董品元一家十分幸福,大儿子与媳妇在上海工作,孙儿大学毕业后在新都数控厂工作,二零二二年五月四日才结婚的孙媳妇在彭州市医保局工作。孙儿颇有孝心,对他们及孙儿的奶奶尤其孝顺,时常买东西看望他们。董品元虽然退休了,但他时常教育孩子们,要知道以前的凄苦与贫困,告诉他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这是党和国家的恩赐。要懂得感恩报恩,用实际行动为国家建设作出贡献。退休了,他依然把模范精神延续,不忘初心,坚定信念,默默无闻,义务砌河坎土埂,在人生的轨迹中充分体现生命的价值,用董品元的话说,只有这样,他才感到最充实,最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