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商大院
杨正平
农村“四合院”,是川北一带常见的建筑型式。广元市城东郊利州区雪峰办事处泡石沟村,距城十公里,有樊氏人家,迄今居住在一座独家“四合院”内,吸引众多城里人和外地游者前往探访。我曾慕名几次参观考究,对其修建时间和背景等情况做过对比分析,终有所获,不务虚行。
雪峰“四合院”叫“樊家大院”,也被当地人称为“盐商大院”。樊氏后人樊仕金,是本地村小学退休女教师,2000年退休,今年七十八岁。从出生、成长到成家(指女抱儿入赘樊家),一直生活在院子里。樊老师听婆婆讲述“此院为天祖樊成郭修建”。经考证樊成郭(一代),生一个独子,取名樊永金(二代),不到三十岁病逝。樊永清膝下三个儿子(三代),老大樊彦平(称“大房”)、老二樊彦山(称“二房”)、老三樊彦照(称三房)。下辈(四代)樊中章(大房)、樊开章和樊明章(二房)、樊义章(三房)。樊氏繁衍,人丁兴旺,儿孙满堂、家庭殷实富足。经推算,自天祖樊成郭开始,已居住八代人。樊仕金老师的儿子樊康林介绍,祖父樊义章2010年去世时85岁,应生于1925年。倒退曾祖父、高祖父至天祖,樊成郭则出生于清代道光末年至咸丰年间(即1851年前后)。他40多岁修建“樊家院子”,时间应在清代光绪年间(1895年前后),至少130年左右历史。
泡石沟,从前是原广元县东坝乡的一个自然村,也是古蜀道从宁强至广元,经两河口、白羊栈、洪督关、大广坡的一条“便道”起点。樊成郭从小家境贫苦,生活艰辛,住茅草屋,父母早亡,以帮人做农活维持生计,三十岁左右才娶妻成家。成家多年还住在茅草屋。妻子樊董氏,勤劳能干,贤淑和善,会理家务,家里家外操持得有井有条。樊成郭为人正直,憨厚本分,未读过书,个子高大,身形魁梧,一身大气力,背挑四五百斤重物,行走半里路不歇气,有一天被路过泡石沟的一个贩盐商人看中,请他做背夫。从此他以运食盐挣钱,养家糊口,经常往返于广元、上大广坡、经洪督关、曾家河、汪家坝、李家山、两河口及旺苍天星、国华、盐井,至陕西宁强一带。由于他力气大、忠厚老实,后来老板便安排其他人背盐,樊成郭背卖盐所收的银元。突然一次,行至宁强一个小地名叫“筛子坝”的峡谷里,遇上当地“乡匪”,食盐全部抢光,背夫撵得四处逃窜。樊成郭躲藏在峡谷石洞内很多天不敢出来,等待事态平静后,再偷偷潜回广元,将银元完损无缺、分文不少地交给盐商老板。盐商老板为之感激不已,便将全部银元赠送给他,让他自家做生意,好好过日子。
樊成郭回到家中休整一段时间,继续贩运食盐。他能吃苦、斤两足、价格公道,生意越做越大。妻子勤俭持家,省吃俭用,家中渐渐积累一些余钱,再加之发过一笔“横财”,成了当地有名的“有钱人”。樊成郭便筹划修建房子,四处聘请能工巧匠和本地有知识文化的名人,设计修建“四合院”方案、帮助策划文字图案,选择屋基、砍运木材、组织劳动力,准备开工事宜。
“四合院”具有典型的川北民居特色,前后工期三、四年。院子占地三亩,坐南朝北,全木结构,青瓦屋顶,穿斗耳牙,镂空木窗,花雕吊檐。院内天井坝,阶石为厚实的长石条,院坝由长一点五米至二米、厚四十厘米的石条铺设而成。院子东、西、南、北正房各三间带两厦,南边正中留有大门。院外四周及屋内隔壁为泥土加石灰刷白,院内四面为木板雕花。西角外打有一口圆型“水井”,深二三十米,能供“大集体”时期上百人吃水。虽然现在不靠水井吃水了,但井水仍然充溢,无论干旱或严冬,从未干枯。樊仕金老师带我从后门出去看水井,水井加封了“圆盖”,以保证质卫生和观者安全。整个院落显得端庄古雅、格调朴素、布局得当。相连一体极其牢固,历经1976年和2008年两次大地震,房屋丝毫无损。
“樊家大院”现有人居住,屋里屋外清洁整齐。外大门高四米、宽两米,两门分开,门匾“春华秋实”和红底黄字的大门对联清晰可见。外联“心地上无风波随在皆青山绿水、性天中有化育独处见鱼跃鹰飞”,内联“吾爱吾庐欲种郑氏红兰窦家丹桂、我居我里若对陶潜碧柳谢眺青山”。进入院内,对联文字、窗户、门帘、柱斧、桑墩,雕刻图案,艺术精湛、栩栩如生。阶石、石磨、碓窝,保存完好,堆放有序。四周十二根大柱头,直径约四十厘米、高五米,笔直挺立,石座桑墩雕刻有狮虎之类的图案。与正大门相对的是“堂屋”,六扇门合开,两侧刻有对联“绿水青山好景门前供野趣、庭闈画永篆烟香散满堂春”,横联门匾“务本为风”。左右厢房,门头、窗眼镂空雕刻以古代戏曲为题材的场景、人物、花草,真实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文化、娱乐生活,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右侧厢房门匾一副对联:“惜衣惜食非为惜财缘惜福、求名求利但要求己莫求人”,横额为“光前裕后”。墙面还刻有“兰桂腾芳”“椿宣益茂”“瑞气盈庭”“庆有余”“平为福”的楹匾,字体为楷书和篆书二种。文字内容包含历史典故,富含哲理,寓意深刻,以启发和教育后人。
“盐商大院”历经百年沧桑,见证了历史和时代的变迁。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破“四旧”,各类文物古迹破坏严重。樊氏后人、曾担任泡石村党支部书记的樊仕元老人告诉我们:新中国成立后,樊家老三兄弟住在院内,堂屋多年作为集体仓库公用,东角几间分给无房的外户“贫农”居住。当时房主采取“将石雕木刻糊上黄泥巴、门窗贴上毛主席语录”,石雕木刻才幸免于难,得以保存至今。
一套古院子、一处古村庄,一座古牌坊、一块古墓碑,是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的缩影。对于传统院落的保护,当地群众迫切希望上级有关部门应引起重视,尊重历史,得以珍惜利用。雪峰“盐商大院”,倘若能与黑石坡森林公园、九华岩红军公园、广元烈士陵园有机融合,整体规划,开发打造为新的旅游景区,将会锦上添花,成为一朵靓丽的奇葩。
作者简介:杨正平,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协会员、广元市作协主席团委员。市级机关一级调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