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珙县供销社以密切与农民利益联结为重心,秉持把基层供销社建在产业上的理念,积极培育和搭建农村产业发展平台,现已在珙县农村初步形成为农服务网点布局,取得了明显成效。
——农村集体经济有了引导主体。珙县供销社制定并扎实推进《关于加强基层供销社建设的工作方案》的落地落实,通过党建引领、政府主导、分类施策、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多元共享模式,大力培育基层供销社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入股基层社,并以供销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三社”融合发展为路径,加大向基层社项目、资金、技术培训等扶持力度,积极培育和建设农村产业主体。迄今已创办各类农民合作社686个,实现村村全覆盖,建成示范社7个,村级供销合作社4个,培育星级农村综合服务社3个,入社农民社员14663人,农村产业有了具体支撑。以罗渡苗族乡天堂村供销社为例,该社采用订单农业方式,积极发展紫苏、糯稻、马铃薯、玉米、青蒜等特色产业。统一技术培训和指导,统一提供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统一按绿色食品标准生产管理,统一回收农产品,既保护种质资源,又助推农村产业发展,助农增收。
——种植户效益明显增加。年初,村供销社和农民合作社等根据市场行情确定种植品种、数量和单价,逐户与种植户签订保底价订单收购合同,组织村民流转和托管土地,并根据订单情况全程提供“繁、育、推、产、供、销”服务,购置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并免费配送给社员,提供冷链物流和线上直播带货销售培训等的服务。2021年,天堂村村民牟泽轩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种了2亩紫苏,收获时一算账发现,每亩紫苏卖了2000余元,加上之前已收的一茬玉米,亩收入达4000元,这样的方式既不增加农民种植成本,也使农产品产量、质量和效益优于以往,还不与主粮争地,村里有了集体经济收入。2021年该村供销社共收购紫苏128吨,产值达256.80万元,社员人均增收1300元。当年投入即实现收益,农民得到了实惠。
——农村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本着经济效益与长远发展相统一的原则,县供销社及基层社积极与中省市研究院(所)、高校和农业农村部门等单位对接,组建专家团队,邀请和派驻相关技术人员到社到户,指导选育推广新品种、新技术,落实农产品种养及配套服务,提升农产品品质和产量。如今测土配方、无公害种植、科学施肥、生物防治病虫害等一大批农业科技在珙县乡村得到较好的普及和应用,农业现代化水平得到提升。为做强产业,基层社还结合实际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积极申报商标和研发专利,如延展产业链,开发新产品,加大线上销售投入等,全面赋“能”“珙”字号农产品。形成了如珙县紫苏、恒丰糯稻、广通茶业、苗山玉毫等一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本土品牌,展示了“珙”字号农产品风采。另外,由于实现了一定的土地集约化经营,珙县有的乡村已初步实现土地整社、整村集中连片种植,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不断上升。
珙县供销社引领基层社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订单收购”模式,不仅充分利用了土地,也为珙县农村产业发展探索出了新路。2021年“珙县紫苏”收购价高出订单保护价的53.85%,农民每亩增收1500-3000元。“珙县糯稻”收购价比市场价高出73.3%,社员每亩实现增收650元。农民种植紫苏、糯稻的积极性高涨,本地及周边不少乡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种粮大户纷纷要求与珙县基层供销社合作,减少了撂荒地和闲置地,甚至还不与主粮争地。20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