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泛白,秦岭南麓,1.2万亩现代农业园生机勃勃,辣椒区温度32℃,湿度64%;小白菜区温度28℃,湿度67%。打开手机上的“智慧农场大数据分析展示系统”,梁波对园区每一片作物的长势了如指掌。
“通过收集二氧化碳、水土、温度、湿度等科学数据,提供指导及预警服务,实现高效绿色种植。”这位来自广元市昭化区昭化镇双凤现代农业园的技术管理员,正变身为“现代农夫”,解锁科技+农业新玩法。
这是现代农业在秦巴山水间描绘“美丽振兴”的“新图景”,也是川北农旅融合发展在昭化镇奏响的新时代“田园牧歌”。
得益于数字技术赋能,广元市昭化区昭化镇加快推动数字技术走进乡村田园,带动农业生产智慧化。图为双凤现代农业园
秦巴大地织“金”毯 致富“韭”飘香振兴路
八月,走进广元市昭化区昭化镇天雄村,一垄垄韭黄整齐排开,金黄璀璨,生机勃勃。微风吹过,空气中飘来阵阵清香。
昭化,有着上千年韭黄种植历史。在古代,昭化韭黄是昭化官民给朝廷的进贡之物,也“贡黄”。如今,它也是老百姓餐桌上的佳肴。2002年,昭化韭黄被认定为国家首批无公害产品之一;2006年,昭化镇成功创建四川省韭黄标准化生产基地;2011年,“昭化韭黄”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
昭化镇因地制宜,围绕“一村一品”,大力发展绿色高效农业,韭黄成为主要发展产业之一。图为村民丰收韭黄
“割青的刀,必须锋利,不能钝、生锈,否则影响韭黄出芽质量;种植韭菜株的田垄,必须达到一定高度……”谈起韭黄种植,天雄村韭黄基地负责人罗元忠有着自己的一套经验。
在昭化镇韭黄产业基地,像罗元忠这样的种植户,有30多个,都是村集体公司从村民中挑选出来,一手培养起来的本土“技术骨干”。
“正常情况下,我们精品韭黄售价达到20多元每公斤。这些韭黄主要销售到浙江、上海、江苏、广东等地。高峰时,一天的销售额可达5万元。”罗元中介绍。
“在基地务工,平均每个月能拿到1500元至2000元工资。”正在收割韭黄的当地村民张强武说,自从村里发展韭黄产业后,再也不用外出奔波了,就地就近就可以增加收入。据介绍,像张强武一样在基地务工的群众,每天约有20名。
这一片片脆嫩的韭黄,有着昭化镇乡村振兴的清晰脉络,也饱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许。
甜蜜桃敲开“致富门” 农旅融合做活“桃经济”
三月桃花开烂漫,六月鲜桃红艳艳,八月酒香惹人馋。眼下,正是昭化镇朝阳村酿造脆桃酒的时节。
这里有川北地区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桃园之一——昭化桃博园,总占地2000余亩,也是四川省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的核心区域、国家3A级旅游景区。
以桃为媒、以人聚气,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完美融合,朝阳村在乡村振兴的路上走出了“加速度”。
“通过举办桃花节、采摘节等活动,来增加集体经济的收入,同时在桃博园周边建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民宿,吸引更多游客能身临其境的感受桃博园的浪漫与美好,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昭化镇朝阳村党支部书记刘毅说,今年脆桃的总产量预计在500吨左右,总产值有望达到400余万元。
今年,昭化镇朝阳村建起了加工坊,将脆桃酿制成果香味十足的白酒,随后销往市场,从而有效延长产业链。图为脆桃酒酿造现场
立足资源优势,延伸、整合产业链,提升产业“造血”功能,必不可少。刘毅介绍:“在脆桃成熟的季节,我们建起了脆桃加工厂。今年,预计收购老百姓脆桃30余吨,按照10斤桃子一斤酒,预计可产出白酒3吨多,每天可以带动10余人群众就业。”
桃花+鲜桃+桃酒,打造本土“桃”IP,线上+线下,助推农民致富增收。近年来,昭化镇以“桃”为媒,做足“桃文章”,做活“桃经济”,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走出一条“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乡村振兴之路。
如今,行走在昭化镇,园区变景区,景区有活力,一条条通村路纵横交错,一个个产业园蓬勃发展,农旅融合,乡村振兴,昭化镇运筹帷幄、步履铿锵!
一个个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日新月异、竞相媲美,不仅扮靓了昭化大地,也稳稳地托起了老百姓的“幸福梦”,深厚的农耕文化正为旅游产业注入新活力,绘就家门口的“诗与远方”。(杨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