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 > 网观
信息中心
网观
民生健康
乡村振兴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 > 网观 > 详情

网观

汗水的浸透,让孩子慢慢成长

网观发布时间:2024-07-04 15:21:29

当下,许多家长担心劳动占用孩子的学习时间,承担了所有家务劳动,孩子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在学生群体中“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现象屡见不鲜;个别学校的劳动教育仍然停留在“走过场”“打卡劳动”等层面。

通过剖析种种现象,我们不难看出,要加强劳动教育,需要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力量,强化综合实施,拓展教育途径,努力形成协同育人格局。

“家庭教育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些学生出现不想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原因,与家庭溺爱有很大关系,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充分认识到家庭潜移默化的重要性,每个家庭都应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劳动观,通过日常生活的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在孩子心中种下“劳动”光荣的种子,抓住生活中劳动实践的机会,鼓励孩子参加劳动,养成从小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学校是开展劳动教育的主体,应该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和接受水平,采取不同的方法培养其劳动兴趣、劳动习惯、劳动能力、劳动情感。学校的劳动教育要抓住学生求知欲强,接受新事物快的特点,增加劳动课程的“趣味性”。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优势,开设各种劳动兴趣班,定时开展劳动成果分享及交流活动等。同时,新时代的劳动教育,要有创新的思路。一些学校在疫情期间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将劳动小技能、小方法通过视频的方式推送给学生,孩子们在家也能轻松学习到劳动的妙招,感受劳动带来的乐趣。

注重发挥社会支持作用,丰富劳动教育的平台和载体。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劳动教育受到实践、空间、资源的限制及观念因素的影响。为了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练意志。需要社会提供各方面的资源,为劳动教育提供保障。因此,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周围的社会资源,动员相关的力量,搭建劳动平台,共同支持学生深入城乡社区,福利院和公共场所参加志愿服务,开展公益劳动,参与社区服务等。

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学校、家庭、社会应该努力引导孩子们认真上好劳动教育这门“必修课”,在成长的路上中浸透劳动的汗水,才能给社会创造更多价值,实现自己的时代担当。(作者:沈畅 单位:安居区保石镇明德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