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 > 网观
信息中心
网观
民生健康
乡村振兴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 > 网观 > 详情

网观

远人村上墟里烟——读涌子《老街的灯火》

网观发布时间:2024-09-07 22:21:48

远人村上墟里烟——读涌子《老街的灯火》

文/宋长丰

今年暑期,家乡异常酷热,哪怕时至九月,仍在高温蒸烤之中。而我求学的西宁,凉爽无比,近期夜间多雨,颇有苏东坡《寒食帖》中“苦雨”之感。此时涌子《老街的灯火》一书倏忽飘至案头,读罢掩卷,犹如酷暑中心香一瓣,寒气下一团炽热暖火。

据作者自序所言,其人生经历堪称迭荡,而起伏中自然包蕴了种种所见所闻,以至于渐渐发生体悟。这里由外感觉、有形感性而萌芽的内感觉、无形理性,正是奥古斯丁等西哲根据柏拉图洞穴理论而继续阐述的重大课题。这些见闻和体悟,也许只能代表作者个人,但管一窥而可知全豹,老城遂宁以及川中各处在涌子的焦点透视下,正不疾不徐,向我们展现人间灯火下的另一面。

此书以《遥望灯火》开篇,记载了儿时的乐趣,灯下方寸之间成为消遣乐游的去处。作者童年的乐趣叫“操扁挂”,这一极具时代方言特征的词汇,作为四川人,我竟然没听过,按作者解释,指的是川渝地区习武之人。我的母校绵阳南街小学,是清末地方学者孙桐生治经讲学的地方,我们读书时,全部皆习武,操练数年,逢表演比赛蔚为大观,原来我也曾“操扁挂”呵!作者记录了一次大雪,这对于南方的老街来说,是十年难遇的景象,雪花飞舞飘摇,“白雪纷纷何所似”,首先得有白雪纷纷可见啊。所以南方人也很难有看到“白雪红梅”的体会。根据经验论,如果没有外部体验,只怕很难产生理性认识。有过烹饪经历的作者,谈烹饪自然顺手拈来。我始终认为,一件事若无实践体会,而大谈门道,始终是隔了一层。诗歌中,隔了一层自然是好事,薄雾笼纱,方见似有似无之美,但若放在生活中,还得有实战。

因此,作者谈烹饪,可谓是真的能入堂奥,为我们带来烹饪美学的感觉。语言文字都来自于日常生活,这生活不独是今日的城市化,而是来自于从原始社会狩猎、采集乃至后面农业生活中。因此,“烹饪”词语的发明,也定然与早期的实践生活有关。作者以《吕氏春秋》为文献,为我们展现了先秦时期的饮食,可谓一应俱全。作者眼中,烹饪是一种艺术。如音乐之律动,如诗歌之起伏,亦如一副画作。我也因此才知道王维《辋川图》竟然在五代时为一位尼姑具象化为一道大筵。这种不同门类之间的操作,非高超技艺和灵活思维而不能为之。一句实话,打开了我深入有关历史文献,去寻找这道菜的兴致。文中结尾写于1988年,正是我出生的时代,看来这篇文章,是作者早年作为厨师时所撰写。

来到《灯火下群星》,这是一部当代遂宁人物志。有厨娘何嬢、“傻子”眼镜、巴蜀变脸王、保洁哥、诗人三原、居委会主任、梨园名角、勇士的哥等等,一副群生相、众生相,光是听名字,就有一股浓浓的烟火气。这些人物,我们在正史中多半寻找不到,在野史中也多是有趣古怪的故事,而在作者笔下,犹如一个地方史官,正在撰写他心中的群星。人物篇划过,在《星火璀璨》,就是各处地理标识了。多年见闻,足迹追踪,一幅幅文字勾勒出了多彩画卷,引人入胜。而这,都是作者温情的记忆涟漪。

涌子的老街,于我就是一处远方的村郭,而故事就如慢悠悠飘向天空的炊烟。老街走完,华灯初上,我也在等待属于自己的一盏灯火。

                                                                                2024年9月于西宁

作者:宋长丰 系青海民大2023级宗教学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