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 > 网观
信息中心
网观
民生健康
乡村振兴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 > 网观 > 详情

网观

非遗文化在校园的传承与创新

网观发布时间:2024-09-11 16:50:43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长河中,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们承载着民族的记忆,是文化多样性的体现。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非遗面临着传承的挑战。山西省晋中市祁县通过将非遗文化引入校园,为这一问题提供了创新的解决方案。

祁县,作为祁太秧歌、心意拳两项国家级非遗项目的发源地,拥有丰富的非遗资源。在这里,非遗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活生生的教材。祁县第四小学的操场上,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练习着由祁太秧歌改编的戏曲韵律操和心意拳,这不仅是对身体的锻炼,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体验和学习。

非遗进校园,是祁县对非遗传承方式的一次大胆尝试。通过这种方式,非遗文化得以在年轻一代中传播和发扬。截至目前,祁县已有3万多名中小学生参与到非遗培训中,非遗课程在全县中小学实现了全覆盖。这一举措,不仅让孩子们在校园内就能接触到传统文化,更让非遗传承有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在祁县,非遗学习课程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进行了精心设计。幼儿阶段以启蒙为主,通过简单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对非遗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小学阶段则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开展剪纸、腰鼓、心意拳、戏曲韵律操等多样化的学习;初中阶段则重点组织锣鼓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非遗文化。

为了提升教学质量,祁县成立了由非遗传承人、专兼职教师组成的教练团队,并聘请了山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教授、安塞腰鼓传承人、祁太秧歌传习所负责人等专业人士入校授课。这些专业人士的加入,不仅提高了教学的专业性和趣味性,也为非遗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非遗进校园,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方式的创新,更是一种文化自信的体现。它让学生们在校园内就能接触到丰富的非遗文化,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这种文化的传承,不仅仅是技艺的传授,更是精神的传递。通过非遗教育,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增强文化自信,同时也为非遗文化的未来发展培养了潜在的传承者。

总之,祁县的非遗进校园活动,是对非遗传承方式的一次有益探索。它不仅让非遗文化在校园内焕发出新的活力,也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我们期待,通过这样的努力,非遗文化能够在新一代中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代代相传。

(黄海艳 单位:遂宁市安居区西眉镇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