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 > 网观
信息中心
网观
民生健康
乡村振兴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 > 网观 > 详情

网观

托起乡村未来希望的“微学校”

网观发布时间:2024-12-12 16:34:18

一两名老师、八九个孩子,偏远山区依然有一些这样的教学点,有人形容这是“微学校”。他们因何坚守?未来如何发展?近日,带着疑问,我们的视野走进了云南几所“微学校”。

保留“微学校”教学点的地方,多半为交通不便的偏僻山区,“一师一校”教学点的孩子几乎都是留守儿童,大多在读低年级。

“微学校”的老师不仅教授孩子们课堂知识,还可以充当他们成长道路上的导师,使其在远离父母、隔代抚养的环境中依然可以得到较为系统的课堂教育,不至于因缺乏关爱而成为脱缰的野马,任性狂奔。由此可见“微学校”教育的触角早已延伸于课堂之外。

“微学校”显得平凡而又普通。平凡之处在于老师讲述的课程都是我们熟知的语文、数学,音乐等课程;普通之处在于数个学生,一两个老师,老师身兼数职,全能教学,千方百计完成正常教学任务,丰富学生校园生活。学生们专心学习,快乐玩耍。书声琅琅,温暖略显寂寥的乡村,抚慰幼小的心灵。

可喜的是,近年来,许多“微学校校”教学点的硬件设施逐渐完善。新教学楼、食堂、多媒体教室、体育设备也一应俱全,优化了农村教育资源配置,有利于提高乡村教育水平,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对于那些身处大山深处、只有爷爷奶奶相伴的孩子来说,“微学校”教学点的存在,方便了他们就近入学,也为他们完成学业、学习知识,进而走出大山、走向更广阔的世界搭起了桥梁。

有人担忧:一个能力好的老师、一套价值不菲的多媒体教学装备,如果配置在10多个人的教学点,会得不到最大化利用,言外之意有些浪费。其实,账不能这么算。前些年不少地区大力实行“撤点并校”,由此造成很多孩子因为路途遥远而被迫失学,也引发不少儿童安全问题。

就拿云南红河来说,当地目前有41个“微学校”教学点,共4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84人,校均学生14.24人,其中在校学生少于10人的教学点有18个。如果没有“极小学校”,可能会有几百个学生失学,会有18个乡村失去义务教育的课堂,以此类推,全国范围内将是一个可怕的庞大数字。撤除“极小学校”看起来是节约了教育开支,但实际上会失去更多。

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传授知识、启迪思想、健全人格、润泽灵魂。小学教育是教育事业之基础,而乡村小学乃是摆脱愚昧和贫困、走向文明和进步的重要途径。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改写人生,教育完善人格, “微学校”是对教育的坚守,彰显了公平、平等、进步的教育情怀,坚守“微学校”,并科学发展,逐步完善,也就是在用教育的力量托起乡村未来的希望。

(单位:遂宁市安居区西眉镇富果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