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于中国人而言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是团圆、祝福、新的开始。在中华民族悠久而璀璨的文化长河中,春节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历史久远内涵丰富。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消息振奋人心,是世界对中国春节文化的高度认可。
是“中国时间”也是“世界时刻”。春节,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传递着现代中国的开放、进步,既是“中国时间”,也是“世界时刻”。中国春节成为全球性文化盛事的背后,是团圆、和谐、平安、敬祖、尊长等价值取向不断引发认同与共鸣。如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所说,许多表面看来十分古老的“传统”,其实往往是当代人有意识的发明,反映着当代人的价值与行为规范。春节申遗成功,充分展现了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将有力促进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积极体现联合国倡导的多元、包容文化价值理念,让世界更好感知中华文化、共享东方魅力。
文化底蕴深厚,展现家国情怀。春节是万家团圆、辞旧迎新、欢庆娱乐的民俗节日,凝聚着国泰民安的期盼。春节期间,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贴春联、放烟花、挂灯笼,喜气洋洋的氛围让人感受暖暖的温情。年夜饭上,家人齐聚,举杯庆祝着新年到来,共同许下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许。拜年、发红包也是不少人童年时期最喜欢的一环,可以见到许久未见的亲戚伙伴,收到一笔零花钱,亲朋好友们聚在一起道贺祝福,相互表达美好祝愿。这些习俗的背后,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与中华民族追求和谐、重视家庭、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在浩瀚的中国诗词中,有不少描写春节的诗句,都印证着春节对中华民族特殊的意义。
保护传统文化,培养文化传承人。与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同,每一个中国人都是春节的传承者。其他的非遗诸如手艺或者技能,一般人很难去继承,而春节的传承者却是我们每一个人。保护传统文化,培养文化传承人。培养文化传承人,关键要从教育抓起,培养教育引导孩子从小就树立人人都应做好春节文化传承人的思想,使这一思想落地生根、生根发芽、枝繁叶茂。家长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参与春节的准备工作,讲述年俗的由来和意义;学校可以开展春节文化主题活动,让学生了解春节的历史和传统;社会各界也可以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春节氛围。只有当每个人都认识到春节的重要性,并积极行动起来,才能让春节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作者:何冰萍 单位:遂宁市安居区第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