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热点 > 科教
教育热点
科教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热点 > 科教 > 详情

科教

做大气之人 走成功之路——宣汉县大成初级中学文化建设助力校园蜕变

科教发布时间:2021-04-27 18:55:05

近年来,宣汉县大成初级中学牢固树立"文化立校 质量强校"的办学思想,明确定位,丰富内涵,大胆探索,创新图强,以大成主题文化建设为突破口,全力打造大成文化特色名片,实现学校的内涵发展,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四川省民生研究会新媒体中心-官网

一、明确大成文化主题定位,全力打造鲜明的学校文化品牌。

宣汉县大成初级中学的大成主题文化建设工作始于2015年9月,在县教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的文件精神指引下,该校经过多方研讨、论证,大家一致认为:一是"大成"主题文化能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大成",张扬着学业、事业以及人生追求成功的胸怀和抱负。《礼记•学记》中称:"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孟子赞颂"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宣汉县大成初级中学"大成"文化主题的志向追求,就是要求全体师生志存高远,大展宏图,实现事业长青、全面发展的"大成"境界。二是"大成"主题文化能提炼与升华大成寨多元文化精神。学校面对千年县衙大成寨,大成寨有着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绚丽多姿的民俗文化。其地名厚重。清嘉庆年间,就在大成寨上设置分县下蒲县,先后有五位县令在这里主事。据说可能是朱昆主事时,将大山林改名为大成寨。"大成"一词是由"大成至圣先师"而来,寓儒家先知先觉地至圣崇高;《左传》上"有田一成",地方十里谓一成,寓乡地之大。其历史悠久。大成镇具有悠久的历史,古属巴国,秦属巴郡,汉属宕渠,后汉即属宣汉县地。南朝刘宋新置下蒲县,县址即大成镇内。古下蒲县后来撤销并入东乡(即今宣汉县)。其故事迷离。在大成寨,流传着很多扑朔迷离的传说故事。大成寨形同一艘海船,海船寺是善男信女向往的地方。大成寨四面峭壁,寨上红军以少胜多的英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寨内有九包十三湾,水井四眼,经数百年历史变迁,仍有浸水,虽不见深,清澈见底,一些浮萍青苔在井里飘浮,可谓"幽绝无人见,青苔作小花。"。大成寨积淀了丰富多彩、包容开放的人文精神,铸就了大成人朴实勤劳、精诚团结、坚韧顽强、敢为人先的优秀品质。汲取多元文化之精髓,以"大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精神符号,实现"大成"注定成为大中师生不容置疑的责任与使命。 三是"大成"主题文化能汇聚学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精神。 "涵养大气 成就梦想"的核心价值理念得到了全校师生的高度认同,表达了学校师生的人生价值追求,凸显了学校教书育人的社会责任感与宽广胸襟。"大成"文化是大成中学内生的精神财富与智慧结晶。

基于以上思考,该校确立了大成文化这一个切入口务实、操作性强、易见成效的主题项目,并将创建大成文化特色主题提升为我校的又一重大发展战略,拓展并升华文化立校的理念。进而明确了大成主题文化的建设目标:一是是通过大成主题文化建设,增强师生的文化底蕴,提升文化素养;二是通过大成主题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形成浓厚而别具特色的环境文化;三是通过大成主题文化建设,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提升学校品位,提升学校发展层次,推进教育均衡、优质。

四川省民生研究会新媒体中心-官网

二、构建大成主题文化内涵,深化核心素养体系建设。

1、确立大成主题文化内核,探寻文化建设根本。

大成文化建设的主题定位后,如何进一步深化大成文化主题的内涵与外延,如何将立德树人的任务落小落细落实呢,如何将文化主题与核心素养体系深度融合呢?学校一班人坚持做好顶层设计,于是采取读校史、访校友、进名校、找专家等多种方式,先后召开座谈会3次,研讨会2次,下发征求意见稿2次,大家围绕着大成主题提炼办学理念、办学目标、一训三风、校徽、校歌等方面进行了热烈的研讨,每个人都各抒己见,思想与思想碰撞,观点与观点激荡。大家一致认为"涵养大气 成就梦想"作为校训更大气,更有成长性、适切性。对这一校训扩展的三风建设的具体内涵、表述方式,与会人员又进行了细致的琢磨,提出了多条有建设性的意见。最终确立秉承的办学理念为:以人为本,为学生幸福奠基;依法治校,促学校持续发展。办学目标为:提升优质教育新内涵,打造窗口示范新品牌 。办学宗旨为:发展学生,成就教师,兴办人民满意教育。我们的教风为:爱生、乐业、博学、奉献。学风为:乐学、勤学、善学、悟学。校风为:和谐互助 向上向善。随后,学校还组织大成主题校园文化建设专业组成员,多次展开研讨,深入解读"涵养大气 成就梦想"的校训,从"励志明理、养德益智、育美知史"等维度展开具体阐释,多次修改文稿,最终形成了《做大气之人,走成功之路——大成中学校园主题文化建设诠释》文本,为下一步学校的内涵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打造主题文化特色环境,充分发挥隐性课程的教育作用。

2018年暑假开始打造大成文化特色环境,第一步:让大成文化初步外显。设置醒目的励志标语"大志非才不就 大才非学不成",翻新"重爱重智重人重成功 立信立德立志立天下"的石刻标语,建设"大成文化内核展示窗口""大成主题文化特色走廊"、"大成主题文化特色标识牌"、"大成主题文化特色楼宇牌"等,使学校的每个地方凡是能用文字图案"说话"的地方都说"大成"话,让学生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受到浓郁的大成主题文化的熏陶。第二步:2019年让大成文化精品化。从校门到教学楼设置成功大道,两处花台内栽植体现大成精神的银杏树,大理石校门刻录《立学赋》,平面厚重书页刻录《劝学》篇,草坪置文化石石刻校训、核心价值观,设立印象大成主题墙,以"大成语""大成事""大成人"为篇章,师生彩绘墙柱。

步入大成中学完善后的校园,目之所及的地方,都能浸润着大成文化的书香与墨香。每一面墙壁都仿佛在和你对话大成,每一条道路都仿佛让你脚踏成功之路。这样的校园环境设计,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这一隐性课程的教育作用,每面墙、每处景观都有表情地育人,学生耳濡目染,中华传统文化之根怎能不深深根植于师生们的心田?核心素养的内容何愁不落细落实呢?

3、开展多彩大成文化主题活动,提升丰富师生的文化素养。

近年来,该校着力于开展特色活动,丰富特色内容,积极营造活跃的大成文化校园活动氛围。在全体学生中开展"五个一"活动,举办一次以涵养大气成就梦想为主题的文艺汇演,开展一场学习与成长的主题演讲,举办写给二十年后的我的书信征文活动,每周一次专题教育活动,每月一次国学励志文诵读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成效,营造了全校师生"读书、立志、成才"的浓厚氛围,丰富了师生人文知识,提升了师生的文化素养,全方位延展并提升了大成主题文化建设的内涵。

四川省民生研究会新媒体中心-官网

三、主题文化建设增颜值,学校办学水平大提升。

回顾近年来的大成主题文化建设历程,"大成文化"已经成为大成中学的标志与品牌,它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与和谐发展,涵养大气,成就梦想,正逐渐成为可感可触的图景,使学校凸显出浓郁的文化,呈现出勃勃的生机。建设成果具体体现为"两个提升"、"三个变化"。

两个提升:一是社会形象的提升。大成文化主题的建设,塑造出学校的良好形象,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好评,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应。人民对教育的满意度不断攀升,学生人数再攀新高。学校先后迎来市县领导的实地考察和调研,各兄弟学校领导老师的交流访问。这一切,更坚定了学校"文化立校、质量强校"的决心。

二是整体办学水平的提升。教育工作目标考核、教学工作考评、安全管理工作考评年年获奖,艺体工作考评荣获县级、市级阳光体育示范校,学生田径队参加市县田径运动会均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和优秀组织奖。快乐大课间获全市评比一等奖,多次代表片区承办其他片区观摩活动。

三个变化:一是校园的变化。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让每一寸空间都育人,这一校园文化的建设方略,如今已成了学校大成文化特色的外显标志。学校的长廊、展板、文化墙、大道,让学生真正与大成文化结缘,时时刻刻浸润着大成文化的气息。赏心悦目的文化氛围,为学校的持续发展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使莘莘学子在静态的校园文化中长了见识,明了事理,规范了言行。

二是师生的变化。大成文化特色学校的建设,日益深刻地影响着教师,增强了教师的文化底蕴。在各级各类的课堂教学和专业技能比赛中,该校教师总能奏响胜利的凯歌,近年有4人评为县级教学名师,1人代表达州参加省上大赛,有20人次在实验操作大赛、优课展示活动中评奖,县级、片区级获奖30人次;在各级各类的论文评比中也是捷报频传;教师中2人获省级奖励,4人获市级表彰,20人次获县级优秀。大成文化,让教师充满儒雅气息,富有创新能力,并迅速成为了学校持续发展的智力资源。

大成主题文化建设,也正在日益有力地影响着学生的精神建构。学生正逐渐从被动学习走向自主学习,从个体学习走向合作学习,从接受学习走向探究学习。三年来,学生成才率高,每届有50以上人数升入省一级示范校,以"大成文化"为主题的学生艺术节中选送作品及选派参加优秀艺术人才大赛获奖率高,参加汉字听写比赛、法制知识大赛、大课间展示、摆手舞大赛、篮球赛、羽毛球大赛……这些美丽的瞬间次第绽放,凝聚的是汗水,浓缩的是那底蕴深厚的大成主题文化建设!

三是课堂的变化。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战场,是文化建设的主阵地,特色文化只有根植课堂,才能枝翠花香。特色学校建设只有把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国家课程作为一个有机整体通盘运作,整体实施,才能让特色具有更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为突破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这一"瓶颈",加大对校本课程探索研究力度,下一步学校将规划编印《涵养大气 成就梦想》校本教材,增强全体教师参与学校文化建设与校本课程开发的信心。将开展特色校本课程的研讨会、活动观摩课,积极申报"均衡背景下的特色学校建设"课题研究。

不忘教育初心,牢记办好农村义务教育的使命,追求教育的本真,追求生命的真谛,校长、老师、学生永做大气之人,走成功之路……(袁玉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