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有效推进“双减”政策落地,宜宾市叙州区第一小学校从学校实际出发,全面谋划、系统部署,立足“三立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作业设计水平和课后服务质量,多措并举,探索“减负提质”新路径。
立足“三立课堂” 强化质量提升
“双减”减的是负担,增的是质量,核心在课堂,关键在教师。叙州区第一小学校立足“三立课堂”,聚焦学生学习兴趣、习惯、能力的培养。课前,教师深入了解学情,帮助学生理清新课学习思路,做到有的放矢;课堂上建构学习共同体,倾听、串联、反刍,教会学生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着力培养学生阅读、倾听、思考、书写、检查等习惯;课后“精准提升”,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学科、分层建立学生档案,挖掘学生潜力,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

实行“三立课堂”一月一专题推进策略,开展“三立课堂”“减负提质”研究。本学期,学校开展了“新进教师达标课”活动,涉及语文、数学、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共20节。评课活动7次,学科教师全程参与听课、评课活动;学科指导团队从“立兴趣”“立习惯”“立方法”三个维度提出中肯的建议和改进意见,对照问题探讨课堂的困惑与心得,及时跟进、引领,帮助新进教师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录制“骨干教师精品课”16节,年级备课组内上“研讨课”,充分发挥优秀骨干教师“一对一,一对多”的传帮带作用,抓住课堂主阵地提质增效,让课堂教学质量成为实现“双减”目标的内驱力。

抓实集体备课 创新作业布置
集体备课实行各年级备课组集中研讨的形式进行。每周二、周三、周四下午分别是语、数、综合学科集体备课的专属时间。年级备课组长提前布置研讨内容,备课组内成员认真研读教材、教参,对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集中讨论的时候由备课组长引领组内成员列出单元训练点、教学重难点、易错点、作业设计题型。大家集体探讨如何突破教学重难点、如何设计高质量的课堂反馈练习、如何有效帮助学生培养习惯、巩固知识、建构方法、形成能力等。

学校加强对教师作业设计、布置、批改、分析及评价方面的培训工作,鼓励各备课组开展创新作业设计、形式、管理等方面微型课题实践研究。结合学校特色,尝试从学科内、跨学科和超学科等多种角度,创新作业形式。如科学探究、体育锻炼、艺术欣赏、社会与劳动实践作业,探索跨学科综合性作业。作业的设计要有层次、有弹性、有个性。按照知识由浅到深、由易到难进行设计,如:基础题、提升题、拓展题、实践探究题。按照学生学业水平和能力高低进行设计,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难易度和容量都不一样的作业超市(基础性作业、发展性作业、创新性作业),供学生自主选择,真正体现关注个体。

教导处加强学科组和年级教研组的作业管理统筹,严格按照“双减”规定控制作业总量。年级备课组确定具体作业内容,确保作业形式多样,作业结构合理。当日作业通过年级备课组群内进行公示,年级备课组教师互相监督、提醒,班主任是班级作业总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如若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整改。集体备课的深入开展,为“双减”工作向前一步迈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细化常规管理 实现减负增效
根据叙州区研培中心《宜宾市叙州区学科教学常规基本要求(试行)》,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出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合理整合师资,对教学常规实行“教导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三级督查制度。教导处严格落实一月一查制度,做到检查有记录,要求有方向,督促有整改。从而形成点面结合、纵横交错的网格式检查制度,确保语文、数学、综合学科组整个教学活动规范、有序、高效开展。

为切实做好减负增效工作,教导处先后召开4-6年级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考核征求意见座谈会”;1-6年级学科教研组长、年级备课组长“‘双减’背景下‘减负提质’研讨会”;多方听取老师们的建议,推动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在制度化、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再上新台阶。

提升课后服务质量 拓展特长培养
提升课后服务质量是支撑实现“双减”工作目标的重要举措,是彰显学校办学特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优化课后服务课程设置,实行“课业整理辅导+兴趣社团+精品艺术社团”模式。期初,学校提前公示课后服务辅导教师的职责、岗位要求以及社团项目菜单,供老师们选择。意愿参与课后服务的老师,提交申请表、社团开设课程计划书,经教导处、德育处审批合格后才能开设社团活动。


萌童小画


乐器社团

生活科学小实验

生活小妙招
学校打造“一班一特色,一人一专长”的特色发展之路”,根据学段、学科特点,开设阅读、诗词、小牛顿、书写、课本剧等兴趣社团活动,兴趣社团活动人数核定为原班人数,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书法社团

舞之灵社团

贴画社团

剪纸社团

乒乓球社团
周一至周四分年级走班开设精品艺术社团,每个精品社团人数核定为35人左右,共开设36个精品艺术社团,1254名学生全部参与其中,学有所乐、学有所长,实现老师用心、家长放心、学生开心的校内课后服务模式。

篮球社团

足球社团

排球社团

声乐社团

英语趣配音
信息技术赋能 聚力课题研究
学校借助市级立项课题《基于小学智慧课堂开展混合式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积极探索智慧课堂,邀请宜宾市教体局教信中心专家到校调研,借助信息技术赋能“双减”落到实处。校长李劲风在会上谈到“学校引入AI智能系统,在教室安装智能终端设备,就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和课堂诊断相结合的模式,构建课堂教学大数据分析与评测系统,以实现知识的传授及信息反馈的同步。帮助教师及时调整、优化教学策略。


“双减”其实是一次转型的契机,学校不妨打破固有的教学思维和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以过程性记录、精准化分析、智能化辅导、沉浸式学习为特征的智慧教育环境,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内生动力和价值创造作用,全面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从而达到为自己减负、为课堂增效的目的。

“双减”工作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任重而道远。“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叙州区第一小学校深耕课堂,积极探索“减负提质”有效路径,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健康发展,努力提升家长满意度,确保学校育人质量全面提升。(龚敏 张晓玲 图/蒲姜雪 熊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