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热点 > 科教
教育热点
科教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热点 > 科教 > 详情

科教

“双减”之中做“加法”——记宜宾市叙州区樟海镇马场小学“石头骥”工作坊

科教发布时间:2021-12-14 23:32:25

“老师,我想把我的草莓拿出去晒晒太阳……”“老师,我的苹果也要拿出去,行吗?”在宜宾市叙州区樟海镇马场小学校的“石头骥”工作坊中,几个孩子天真的对石画老师胡承萍说到。“好的,我们的作品展架都摆不下了,干脆我们移一些到操场的花坛里,让它们在那里晒晒太阳。”于是,马场小学操场的花坛里铺上了很多色彩鲜艳鹅卵石,有熟透的苹果,有紫红的草莓,有碧绿的西瓜……似乎是刚从树上、地里摘来的一样,沐浴在暖阳里,编织着冬天里的童话。

展架都摆不下了?难道马场小学真的落实好了“双减”,不然,哪有时间创作出这么多的作品呢?带着好奇,近日,笔者到叙州区樟海镇马场小学校,探寻了学校“双减”的秘密。

“其实我们做的是‘加减’混合运算。减的是校外的培训,加的是校内培养;减的是作业的量,加的是作业的质;减的是教室内的埋头苦干,加的是社团中的艺术熏陶。”该校负责人这样对笔者解说。

原来,“双减”政策出台以后,叙州区樟海镇马场小学校24名教师就如何优化作业设计,如何让“双减”在课后延时服务中落实展开了头脑风暴。“作业都要反复布置,达到强化训练的目的,如果把作业减少了,娃儿些耍心就大了,可能成绩要下滑……”原村小教师曾义颇有担忧。“原来村小的艺体课程基本上没有落实,老师们挤占艺体课,花大量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机械、重复的练习,学生答题都已经不再思考,只时条件反射,这种做法要不得,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导主任赵品一这样跟老师们解释。经过激烈争辩,老师们最终达成了共识,一定要借课后服务契机,让“双减”落实落地。

于是,叙州区樟海镇马场小学校教育改革悄然而生,“加减混合运算”辐射到管理的每一个方面。

“双减”之中做“加法”记叙州区樟海镇马场小学“石头骥”工作坊

室外锻炼

作业布置减“量”加“质”。集体备课增加作业设计环节,老师提交了自己设计的作业,由学科组长组织大家对作业的质和量进行审核,剔除机械、重复的作业,精选拓展、延升的习题,分层次形成作业库供教师采用。

“双减”之中做“加法”记叙州区樟海镇马场小学“石头骥”工作坊

创作现场

“双减”之中做“加法”记叙州区樟海镇马场小学“石头骥”工作坊

教师作品:蝉意/兰韵

“双减”之中做“加法”记叙州区樟海镇马场小学“石头骥”工作坊

学生作品:虎威/鹿之缘

“双减”之中做“加法”记叙州区樟海镇马场小学“石头骥”工作坊

作品:九鱼聚会

社团活动减“内”加“外”。课后服务严格实施“1+X”模式,第一节课课业整理老师不再讲新课,穿梭在教室里,为学生解疑释惑,保证大多数学生在校内就完成了当天作业。第二节课社团活动,所有学生均走出教室,或参加体育锻炼,或参加社团活动,一改过去只重智育的做法,以精品社团“石头骥”石画社团为引领,活动精彩纷呈,促学生全面发展。

“双减”之中做“加法”记叙州区樟海镇马场小学“石头骥”工作坊

装点操场

下午4:00,夕阳余晖从镂空的窗格照进“石头骥”工作坊,斑驳稀疏。同学们正在顺“石”而画。一块块石头,在画笔下鲜活起来,变成意境幽深的粉墨山水、憨态可掬的弥勒普陀、沉静甜美的古装仕女、灵动悠闲的九鱼聚会……(龚敏 伍永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