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青白江畔:“馨化”花开更“馨香”!成都市青白江区化工路社区“馨化老党员工作室”的故事
口 成都市青白江区委组织部
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弯街道化工路社区是原川化集团的职工住宿小区,常住人口11077人,有党员368名,其中老党员228名。针对社区院落老旧、老年群体多、管理难度大等特点,化工路社区党委紧扣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组建了以老党员张洪恩、黄志金为牵头人的“馨化”老党员工作室,打造出“洪恩报栏”工作品牌,42名老党员志愿者参与到工作室活动中,为建设和谐幸福社区发挥余热。
小栏目,彰显大“报”负
1996年8月,张洪恩从川化集团退休后,自掏腰包7000余元,在青白江区青江东路38号附近办起了十几平方米的阅报栏。连张洪恩自己也没想到,这个由“充分挖掘报纸价值”的念头办起来的报栏,居然一办就是24年。每天清晨6点过他就起床到报栏开始阅报、分类,晚上八九点钟收回所有展板。圈重点、划杠杠、贴报纸是张洪恩每天的“固定工作”。报栏最初仅有《人民日报》《工人日报》《成都日报》等8种报刊,随着阅报人群的不断增多,张洪恩每年都会根据读者需求,新增报刊品种。目前,报刊种类已扩充至20余种,而订阅报刊、租用房屋等费用,都是张洪恩拿自己并不高的退休金来支付的。
在“洪恩报栏”创办的第20个年头时,张洪恩突然感到身体不适,常有腰胀腿痛、力不从心的状况发生。2016年11月20日,在家人的多次劝说下,他来到成都军区总医院,经检查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已转移”。按医生方案,他应在家里休养,再进行下步治疗,可他割舍不下坚守了20年的报栏,暗地里违背医嘱,偷偷返回了工作岗位。为了不因自己生病而影响报栏按时与读者见面,治疗期间,张洪恩每天一大早就坐车从青白江赶到成都军区总医院输液治疗,中午1点过拔下输液针头后,又马不停蹄赶回青白江处理报栏事务。在与病痛作斗争的4年多来,无论寒天酷暑,他总是风雨无阻、雷打不动坚守阵地,“洪恩报栏”没有一天停办。
据粗略统计,24年来,“洪恩报栏”已累计贴报24万余张、阅读量近100万余人次。张洪恩办阅报栏的感人事迹也相继被《人民日报》、中央视电台、人民网等各级媒体关注报道。2020年1月13日,张洪恩被评为“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
小律师,拥有
1996年,张洪恩从川化集团法律顾问岗位光荣退休,按照常理他应在家含饴弄孙,颐养天年,可“闲不住”的他看到一些人因为不知法,不能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吃亏,更有一些人由于不学法、不懂法、不守法,走上了犯罪道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他仿佛感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和使命。于是,他毅然决定发挥自己的专业和特长为群众服务,在办报栏的同时,开始了法律咨询援助服务。
“作为一名普通党员,我有责任利用报栏积极宣传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知识,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张洪恩在办阅报栏之初便定下“基调”。因此,“洪恩报栏”的一大特色,就是在系列报栏中,总有1—2块面积最大、最醒目的“法制专栏”,这里的各类法制报,刊登着当下法制新闻、热点案例和法律知识。随着“洪恩报栏”的“法律咨询点”被越来越多人熟知,张洪恩先后被邀请为全区各社区和基层组织作以普法为主要内容的宣讲报告100余场次。2020年11月6日,《学习强国》以《耄耋老人话初心》为题,报道了张洪恩为长流河社区群众作主题宣讲的动人场景。
合同纠纷、离婚诉求、邻里矛盾……据不完全统计,24年来,张洪恩先后接听法律咨询电话3000余次,接待到访群众500余人,累计无偿为群众提供法律援助近300余次,帮忙撰写诉求文书1000余份。对慕名而来的求助者,张洪恩总是认真询问,耐心解答。对经济困难的“打官司”者或咨询者更是分文不取且随叫随到。2015年7月,张洪恩荣获四川省“法制宣传热心市民”;2019年7月,荣获“四川助人为乐好人”;2019年12月,荣获成都市“社区志愿服务十大感动人物”;2020年2月,荣获“成都市文明市民”。
小星点,聚成大“伙”炬
为了做好“洪恩精神”的接续传承,2018年8月,化工路社区以报栏为阵地,建立了“馨化”老党员工作室,老党员黄志金、张俊禄、廖光建自愿加入成为“传承人”,同时组建了“磐石先锋”“川化大妈”“晚霞巡河”等志愿服务队伍。服务队围绕法制道德宣传、环境卫生治理、服务困难人群等开展各类服务活动。在社区的宣传动员、老党员余热的辐射带动下,一批热心的年轻党员也加入其中。截至目前,工作室已有骨干队员42名,其中老党员36名,年轻党员6名,热心志愿者200余人。
在不断完善“洪恩报栏”基础上,社区抓住侨家港湾微阵地建设、社区亲民化改造等契机,逐步丰富工作室活动阵地,将服务延伸至小区。针对侨家大院老年人较多,子女不在身边的情况,老党员黄志金牵头开设了“老麻友交流区”,协调社区配套完善了雨棚、桌椅等基础设施,固定人员轮流值守。针对锦绣南北苑、川化五村小区活动区域较少等情况,社区整合办公场地资源,打造了集书画、棋牌、歌舞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川化邻聚楼”,同时将停车场改造为集坝坝舞、羽毛球、篮球等休闲健身于一体的“悦动休闲广场”,800㎡的休闲广场已成为周边千余户居民的休闲活动阵地。而这些阵地的日常管护、活动组织都是由工作室的党员同志们义务保障。
工作室主动服务于社区发展治理,积极开展志愿服务,主题宣讲、访贫问苦、维修管道、河道巡查、守望相助……老党员志愿服务队伍的身影穿行在社区的各个角落。工作室积极配合社区创新“自组织+志愿者”服务模式,创办“院落邻居节”,打造“七彩星期”品牌,为辖区老人提供“寓教于乐”的公益服务。每月19日是化工路社区60岁以上老人的“集体生日会”,这一天是社区最热闹的日子,也是黄志金等老党员最忙碌的日子。3年来,老党员不但要为寿星们切蛋糕、送祝福,还要协助组织文艺表演,开展理发、剪指甲等志愿服务。2019年8月,社区开办了侨家伙食团,伙食团以清淡的老年餐为主,在价格上对老人实行阶梯式优惠,同时还依托工作室志愿者提供免费送餐服务。一年来,工作室已免费为行动不便的老人送餐70余次。疫情期间,工作室老党员勇担使命,主动出击,冲在防疫最前线。黄志金牵头成立了“老党员战疫小分队”,数十名老党员志愿者参与到小区值守、院落消毒、防疫宣传等工作中,先后入户排查1100余户,为留观人员上门测量体温每日80余人次、提供买菜等志愿服务40余人次。2020年2月,黄志金荣获首批“青白江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先进个人”。